四年“心學”故事之十一:澆灌
| |||||
| |||||
“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薄蹶柮?nbsp; “管理的過程就是企業價值觀的實踐過程”,企業文化體現和代表著一個企業的價值觀和精神?!爸泻弦?價值創造“就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企業的發展和管理過程,就是我們將價值觀付諸于實踐的過程。 一個企業的文化,始終貫穿著企業領導者的管理和經營理念,它體現和代表著一個企業的價值觀和精神,蘊含于企業領導和員工心中,一旦形成就會牢牢構筑成企業的靈魂。作為企業領導人思想與意識的傳播與高度演化的企業文化,是一門以“心”為作用點的學問。通過行為和理念的導入,將企業價值觀滲入到員工的思想和內心,不斷引起共鳴,得到認同,產生共同的思維和意識,最終管理者與員工形成心理契約,自覺踐行,這就是管理的過程。 如何將企業的價值觀融入在管理過程中讓員工切實受到熏染,從貴州工程公司成立之初,領導者就在企業文化建設上下足功夫,精心思考、系統規劃。領導者深知,優秀成功的文化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分步適宜的在企業發展行進每一步,針對每個階段企業發展面臨的核心問題、員工精神和思想上的切實需要及時給予輸入、回應,才能培育出引起共鳴、得以傳承的文化。 2016年合并之初,在迫切需要凝聚人心、鼓舞士氣之際,公司提出“凝心聚力 戰略給力 管控有力 提級升力”的“四力方法論”,激勵員工迎接希望,看清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以破繭重生的韌性和精神,團結一心在改革發展中站穩腳跟。2017年,在公司取得突破,信心重拾,員工普遍對公司發展成果認同,表現出強烈的主動創造價值、獲得認同的精神與行為訴求時,公司將“知行合一 價值創造”確定為核心價值理念,向員工傳遞“你有能力、我有舞臺”、“為企業創造價值 也是在實現自己的價值”的信心,激勵職工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目標并為之而奮斗。 每一種文化理念的培育都包含著企業領導的智慧和良苦用心,在最能讓員工感知與受益的 “創新容錯文化“和“終身學習文化”上更是深耕厚植、苦心經營。 2017年,公司通過模式創新和品牌再造,推動公司整體運營進入良性軌道,從國內發展到國際化戰略實施,無論是全新的思維模式、商業模式,還是經營模式、運營流程、內在機制和管理體系,企業領導帶領員工做前人們沒有做過的事,走前人沒有走的路,用以前沒用過的招。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領導人敏銳的感知到各級干部及員工產生的害怕出錯、畏懼風險、害怕擔責的心態, 2018年貴州工程公司工作會上,總經理郭瑋所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強化創新容錯文化建設”。堅定的把“創新容錯”作為一種企業文化付諸于實施,在貴州電建一、二公司以及工程公司的歷程中尚屬首次,在企業文化建設上從對注重能力文化或是成果文化培育轉變到更加注重員工的心理感受和切身利益,這看似微小的變化,從1958年建企至今,我們卻整整用了近60年。強化“創新容錯”文化建設的提出,就象一針強心劑、及時雨,向員工傳遞著勇敢創新前進、不怕犯錯的最強音。不論是在心理上還是行為上,都極大地滿足了員工被尊重被包容被理解的需求。領導者明白,創新摸索前行的路上,出錯誤、遭遇失敗在所難免,以包容的胸襟待之,以將其根植于企業文化的方式待之,顯現的是企業領導對創新精神的渴望與決心。 有思想的灌輸,更有理念貫穿的指引。一方面向員工灌輸創新的理念,鼓勵探索創新,支持擔當作為,允許試錯,寬容失誤。只干“工程建設”,那我們試試投資、運營;沒有科技成果,那我們成立創新研究院;沒干過國際項目,那好,我們從零開始,從不賺錢開始……另一方面著手建立容錯機制,明確容錯并不是盲目且無限制的,對什么人犯錯、犯什么樣的錯可包容給予正確引導。對什么人?容錯的前題是,你是一名“戰士”在奮斗,而不是“蒼蠅”在嗡嗡邀寵。何為“戰士”?為企業生存和發展敢想、敢闖、敢干的想干事、能干事、可以干成事的人,郭瑋說“我們要有機制為這些人創造“容錯”的環境與空間,讓他們吃"有缺點、錯誤并不影響戰士"的定心丸”。犯什么錯可以包容?為企業發展中解決問題、摸索嘗試、未知領域所犯的錯誤要包容,犯錯的前提就是你在解決問題,在探索、在創新。我們要什么樣的創新?我們要走出對創新的誤區,創新不僅是技術,更包括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等種種改變,縮短了一個流程、改變了一種方式、甚至是你令我們的環境有所改變或是一個創意……就象郭瑋在總經理工作報告中所說的,“創新不全都是高精尖技術,企業發展的方面、角角落落都是改革創新的目標和舞臺?!?、“只要能讓產品質量更好、技術含量更高、管理效率更優、體制制度更活、商業模式更有效、價值創造更大”,就都是我們企業需要的創新。 如果說“創新容錯文化“的不斷強化讓員工體會到尊重與感動,那么”終身學習文化“的厚植就是讓員工切實感到了實惠與溫暖。 2018年,公司迅猛的發展面臨“能力提升尚不足支撐公司未來發展”的問題,打造差異化核心能力迫在眉睫,而商務金融服務、精益管理、資源管控等核心能力急待提升。能力提升,培訓必不可少?!鞍賾饸w來再讀書”,2018年貴州工程公司大學成立,2019年,是公司加大能力提升、高質量發展之年,也是公司終身學習文化得以推進的一年,公司火力全開對員工展開培訓,將“終身學習文化”深耕厚植。貴州工程公司大學所設領導力學院、專業技術學院、商學院、國際學院、創新學院、藝術學院6大學院,結合公司發展戰略,以人才建設為中心,打通線上線下培訓通道,對商務金融、資源管控、履約能力等方面的培訓全面展開,2019年共進行各類培訓3000余人/次 ,涵蓋了財務、管理、英語等各類專業培訓以及茶藝、花藝、書法等個人愛好與修養的培養。 在打造創新容錯文化和終身學習文化的過程中,不光有理念的引入,領導者更注重制度保障和行為指引,在公司營造良好的踐行氛圍。 2016年,在公司的科技成果數量停留在零的時候,公司毅然成立了技術中心,并將通過省級技術中心做為當年目標。同時發布了科技項目管理、科技成果管理、科技獎勵管理、技術專家管理、科技工作保密管理、產學研合作管理、企業工法管理等《科技管理》系列標準。先后出臺了《高端人才建設管理辦法》、《人才戰略規劃》、《研究開發費管理辦法》等相關規章制度。在規范公司科技管理及科技活動的同時,設立企業級科技獎勵,鼓勵廣大員工積極創新,激發創作熱情。制定科技考核制度,實行第一負責人制,將科技考核納入年終考核,鞭策廣大職工積極創新。2017年至今相繼出臺《員工英語能力提升目標管理辦法》、《員工職業(執業)資格建設管理辦法(2019版)》等一系列在鼓勵員工不斷提升能力、創造價值,將學習成果轉換成經濟效益的相關制度。 每一個制度、每一項舉措,都是對文化之苗的精心灌溉。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從“四力方法論”到“創新容錯文化”、“終身學習文化”、“執行力文化”、“績效優先文化”等子文化精神的不斷融合,企業領導者不斷汲取王陽明先生心學理論思想精髓,以“人心”為著力點,找到“致良知”的方法,堅定不移的把企業 “知行合一 價值創造”的價值觀,在企業管理、文化鍛造的過程中將實踐的本質貫穿始終。制度的執行,體系的保障,是公司巨大財力和人力的付出,在引導模式、獎勵手段的背后,顯現的是企業領導希望為企業探尋發展之路,打造生存與發展所能依靠的創新、團結、高效的團隊,和能將“知行合一 價值創造”的價值理念傳承下去的初衷。 |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
瀏覽次數: |
|